或超38W+辆!2026新能源面系市场增量将在何处?

电车资源2025-10-27

2025年新能源物流车市场的“金九”行情已释放强烈信号:9月新能源面系车销量达38417 辆,同比激增49.9%,环比提升26.5%。前9个月累计销量突破24.16万辆,同比增长26.2%,占新能源物流车总销量的54.5%。这组数据既印证了面系车在城配市场的根基地位,也为冲击2026年市场规模埋下伏笔。

格局固化:2021-2025年头部集中加剧

根据电车资源统计近五年的数据表明,“头部固化、新势力难出头”已成为当前面系市场最显著的特征。

微面市场中,瑞驰汽车、鑫源汽车、长安凯程、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持续霸榜,尤其在2023年后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2025年前十企业名单与2024年高度重叠,新势力企业如橙仕、山东豪驰等虽有偶现,但未能持续站稳。

中面市场则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长安凯程、上汽通用五菱、东风轻型车等为代表,形成相对稳定的第一梯队。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明窗型”车型的推出,成为中面市场的一大亮点,不仅拉动销量结构向上,也推动了产品形态的多样化。

20251025153518320823843.png

大面市场中,北汽福田、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瑞驰汽车、上汽大通等企业占据主导,尤其是在2023年后,传统商用车企业依托渠道与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目前来看,面系市场头部企业渠道广泛,其庞大的基盘用户形成了天然的护城河,集中加剧。

2026年大概能卖多少辆?

电车资源测算显示,2026年新能源面系销量将冲击38W+辆。

具体来看,2025年9月新能源面系38417辆与1-9月新能源面系车累计24.16万辆的高销量。这一增长是在较高的基数基础上实现的,表明市场已进入成熟增长期。

基于数据推算,2025年全年面系系销量预计约为33.7万辆。具体的测算逻辑如下:

2024年第四季度面系系销量约为26.6 -19.14 =7.46万辆

假设2025年第四季度面系销量同比增长26.2%,则:2025年第四季度面系销量约为7.46×1.262≈9.41万辆,那么2025年全年面系销量约为24.16 + 9.41=33.57万辆(约33.6万辆)。

而通过新能源物流车总量占比验证:基于2025年1-9月总销量44.3万辆和全年总销量预测62万辆,面系1-9月占比约54.5%。按此占比推算,2025年全年面系销量也可估算为62*54.5% ≈33.79万辆。

综合来看,2025年面系销量约为33.6-33.8万辆之间,取中间值33.7万辆,增速大概为26.7%。

20251025153543522381042.png

而回顾面系的数据发展情况来看,2021年面系销量增速高达140.48%,处于爆发期;2022年增速为82.18%,仍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出现-2.72%的负增长,市场进入调整期;2024年增速回升至48.60%,市场重新步入正轨;2025年预计增速为26.7%,增长趋于稳健。

从面系在新能源物流车中的占比变化来看:2020年占比75.0%,2021年75.37%,2022年73.31%,2023年64.6%,2024年58.21%,2025年预计54.35%。

面系占比下降率正在减小,从2023-2024年的6.39%降至2024-2025年的4.06%。预计2026年占比下降率将进一步减缓约2%-4%之间,因此2026年面系占比约为50%左右(50%-52%)。

那么2026年面系市场规模则可以估算:

按照占比来算,2026年全年预测77-80万辆,面系占比50%-52%的话,大概区间在38.5万-41.6万之间。考虑到卡系中轻卡小卡增长势头较猛,面系中仅有大面增长幅度大,其余车型增长乏力,因此2026年新能源面系销量预计在38-40万之间。

38-40万辆背后的增长逻辑

面系的持续性增量,不是单纯的存量替换,大部分,是市场驱动的新增量。

首先,是存量替换和政策红利的驱动,传统燃油VAN的置换需求持续释放,而政策端红利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多地新能源货车通行权优惠与运营补贴政策延续,直接降低了用户的购置与运营成本。同时,充电桩下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有效缓解了农村及下沉市场的补能焦虑,为市场拓展创造了条件。传统商用车企业如福田、长安等,凭借其庞大的燃油车用户基盘,在存量转化中占据了天然优势。

20251025153651581072298.png

其次,产业结构变革催生了新的需求,服务型经济与高科技产业转型的结构性调整,为新能源VAN带来了全新的应用场景。电商下沉、社区团购及即时零售的爆发,催生了“最后3公里”的物流需求,前置仓的增加使得适配此场景的车辆需求持续攀升。同时,顺丰、京东物流等头部企业加速“绿色车队”建设,其规模化、精准化的采购需求直接带动了新能源轻商品系的增长。

最后,城镇化的推进创造着新的增量,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化,扩大了城市配送半径与频次,对适用于城市内运输的新能源VAN形成了刚性需求。货拉拉等即时货运平台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运营,不仅降低了物流司机的入行门槛,也推动了大VAN及小卡产品的增长。

8方车型或许成为增量主流

在整个面系市场中,产品正在朝着“大方量、高效化”的方向演进。

一方面,大面车型和明窗型车型正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大面在续航里程与装载效率方面的综合优势,更受专业物流用户的青睐。明窗型车型既能满足货运需求,又可兼顾人员接送、商务出行等场景,实现一车多用,可以显著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另一方面,大方量、模块化车型受大客户青睐。面对顺丰、京东等企业级客户以及货拉拉等平台型客户,大方量、模块化设计的高适配性车型更具竞争力。这些客户注重整体运营成本(TCO)而非单纯购车成本,对车辆的可靠性、售后服务和残值管理有更高要求。8方及以上大VAN车型成为市场争夺焦点。远程星享V7E、开瑞江豚E7等7方以上大面新品的密集上市,也推动了市场向大方量方向发展。

结语

2026 年新能源面系市场规模将冲击 36-40 万辆,总量扩容但结构分化显著,8 方以上大面、明窗型中面是核心增量点。微面和中面也不全无空间,头部企业需强化供应链与下沉渠道,中小玩家可聚焦中西部市场及平台定制需求。在政策托底与场景驱动下,市场将在分化中实现高质量增长。

相关文章
比亚迪进入新阶段:国内跑出加速度,技术创新拓展全球

谢亿文

锚定英国,中国汽车找对欧洲攻坚路

杜余鑫

广汽集团三季度净亏17.7亿元,技术与出海能否破局?

Mina

月销首破2万辆的小米YU7都卖到了哪些城市?

李艳娇

你们猜谁会迷失在电动浪潮中?

杨晶

评论
盖世汽车APP

全球视野,中国声音,快来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