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系创始人兼CEO颜士富:纯机电线控底盘量产,2025是关键之年
+关注

盖世汽车 周晓莺 熊薇2024-04-16

“我在底盘行业做了20年,对于当前整车底盘从液压系统向纯机电线控系统切换,我觉得是一次巨大的转变。”近日,坐标系创始人兼CEO颜士富在接受盖世汽车CEO周晓莺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线控底盘赛道的“新势力”企业,坐标系定位于线控底盘Tier 0.5系统方案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智能汽车线控底盘核心技术开发,包括下一代纯机电线控制动EMB、线控踏板、线控转向SbW,以及基于XY双向动态管理控制的域控制器VM,并提供相关系统化解决方案。

目前,坐标系第一代线控制动系统EMB已经获得多家国内一线整车厂的联合开发项目,并完成了相关车型的联合冬测,预计将于2025年底正式量产。

微信图片_20240415165748.jpg

图片来源:坐标系

在颜士富看来,纯机电线控技术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之前在汽车行业一直缺乏生存的基础和土壤,直到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的快速发展,才真正开启了落地窗口期。

首先,从纯机电线控系统的落地条件来看,规模化上车需要非常稳定的供电平台。传统燃油车搭载的主要是12V蓄电池,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攀升,为纯机电线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高阶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对线控底盘提出更高技术要求。相较于液压系统,纯机电系统由于在设计之初就全面考虑了执行器、电源、通讯等的冗余,并且具备高度的可拓展性,可以充分满足L1-L5所有级别的自动驾驶要求。

“再者,从线控底盘的市场格局来看,在液压系统领域,国际Tier1大厂已经占据了超过80%的份额,国内大多数企业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加上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优势的不足,想要突围很困难。”颜士富认为。正是基于多方面考虑,坐标系选择了以纯机电线控底盘作为切入点。

微信图片_20240415165614.jpg

图片来源:坐标系

值得一提的是,纯机电线控底盘除了完美契合智能电动汽车的进阶需求,也为本土企业自主突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

“因为纯机电线控底盘系统,对底盘架构是一次颠覆性变革,原来基于液压的整套技术,在纯机电线控系统中会被全部重构,”颜士富表示,“基于此,国内外企业基本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更容易实现换道超车。”

那么,线控底盘究竟为智能电动汽车打开了哪些想象空间?身处其中,坐标系具体如何布局?又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后续长远的目标和规划是怎样的?详细内容请见视频。

以下为采访实录:

“液压到机电,是汽车底盘的一次巨变”

周晓莺:您本人曾在Tier1大厂任职多年,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后来为什么选择线控底盘创业?

颜士富:每个人都有梦想吧,我在底盘行业做了20年,历经几代底盘产品更迭,对于当前底盘从液压系统向机电系统切换,我觉得是一次巨大的转变。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选择一个好时机、好赛道很重要,纯机电线控系统完美契合了这两点。另外,还要考虑能不能成功,基于我们团队对线控底盘市场多年的认知和技术积累,赛道选择,以及资源的拉动,我觉得坐标系可以做成这个事情。

周晓莺:如您所讲,行业窗口期对创业很重要,其他要素还包括市场环境以及资本环境,但这两点目前其实不太友好,咱们选择这个时间点创业的信心来自哪里?

颜士富:我觉得信心的重要来源就是我们在做对的事情,这是行业公认的方向。至于资本市场对创业公司的支持,因为大环境影响,资本相对比较紧张,但换个角度,这其实会让资本对项目的筛选和评估更加全面和理性,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我们团队深耕底盘领域多年,在市场、产品、技术和批量交付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信心接受资本的考验。

周晓莺:从职业经理人到自己出来创业,这一身份转变背后最显著的差异性是什么?

颜士富:职业经理人是在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工作,有很多资源支撑,各项工作推进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创业,挑战更大也更有意思,因为几乎所有的生产要素都需要从零开始搭建,包括资金、团队、客户以及供应链的支持,才能把这件事情干好,所以说光靠一腔热血和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非常大的投入。

周晓莺:这可能也是创业的魅力,通过持续强化自身能力,组合资源,去解决市场痛点或者创造需求。

颜士富:是的,我们团队前两天还在讨论,这半年过得像三年一样,非常充实。就好比我们虽然不能拓展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创业就是拓展生命宽度的一种做法。

周晓莺:坐标系给自己定位Tier0.5,具体怎么理解?

颜士富:Tier 1和Tier 0.5,我认为不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更多是对组织能力模型的定位,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Tier 0.5。

因为纯机电线控底盘系统,对底盘架构是一次颠覆性变革,原来基于液压的整套技术,在纯机电线控系统中会被全部重构。这也就意味着,整车厂如果要引入这套系统,必须对整个底盘域,从执行器到控制器进行重新设计。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我们给自己定位于系统方案提供商。但这并不代表坐标系跟整车厂的合作必须是系统级的,我们的想法是首先要具备这套系统能力,便于从整车和系统角度更好地理解整车厂的需求,但实际上可以根据车企不同需要,多样化合作,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周晓莺:听上去颗粒度可以很细,也可以很全,这对团队能力要求是不是很高?

颜士富:底盘系统多年来一直被外资公司所垄断,这几年国内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在液压技术领域还比较吃力。对比之下,纯机电系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在整个系统架构的设计和导入阶段就跟主机厂进行深度合作。

但要真正研发这样一套系统,要求我们不仅要懂线控制动,还要懂线控转向,并且开发出一套之前大家都没有见过的线控底盘域控解决方案。

周晓莺:所以我挺想问为什么,凭什么?

颜士富:相较于传统液压系统,纯机电线控系统最显著的变化在于电控、软件和架构重建。因此坐标系资源投入的重心,也主要是在这些核心的增量技术上。

我们把纯机电线控底盘按技术分为几块,第一层是执行器,包括制动、转向和悬架执行器,第二层是线控底盘域控制器,第三层是线控底盘和动力、智驾的融合控制。这其中的核心难点,不是单点突破就可以解决,更多的是系统性的重构和再建,而坐标系整个研发团队在制动和转向领域都有非常深的积累。

“坐标系始于EMB,但终极目标是线控底盘域融合”

周晓莺:在线控底盘领域,坐标系具体的技术和产品布局规划是怎样的?

颜士富:坐标系定位于纯机电线控底盘系统方案提供商,产品上首先以线控制动EMB系统作为切入点,包含EMB执行器、域控制器,还有线控踏板。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线控底盘的域融合,所以在EMB之后我们又启动了线控转向的开发,希望今年底能实现横纵向的双向融合,2026年正式开启批量交付。

周晓莺:坐标系首款产品选择从EMB切入,是出于什么考虑的?

颜士富:从系统构成来看,线控底盘包含三大模块:制动、转向和悬架,其中制动的功能安全等级要求最高,为ASIL-D级,也是最复杂的。所以我们的想法是,先把最复杂的线控制动搞定,再拓展到线控转向,最后实现线控底盘的域融合。

周晓莺:现在大概进展到哪一步了?

颜士富:我们整个线控制动系统EMB,包括执行器、线控踏板和域控制器,在几家客户的车型上开发、验证非常成功,已经完成了严苛的极寒测试。

周晓莺:严格意义上讲,EMB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但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近两年才开始量产提速,您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颜士富:我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线控技术的应用场景必须是电气化平台,过去燃油车主要用的是12V电池,电池容量很小,难以为线控制动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而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管是纯电动、混动还是增程汽车,都已经具备比较强的供电平台,并且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初具规模,为EMB提供了充足的应用场景。

第二,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对EMB落地应用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目前来看,未来自动驾驶领域L1-L5各级别将处于长期并存的局面,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液压系统,必须增加冗余模块才能充分满足各级别自动驾驶的复杂需求,这无疑会让整个系统越来越复杂。比较之下,纯机电系统更简洁和便捷,由于在设计之初就全面考虑了执行器、电源、通讯等的冗余,并且具备高度的可拓展性,可以充分满足L1-L5所有级别的自动驾驶要求,同时更便于跨域融合。

第三,当前汽车行业越来越卷,卷到一定程度,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和技术本身,寻找新的突破点。纯机电线控技术就是一个新突破点,像特斯拉已经表示要搭载EMB系统,这无疑会对市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从技术本身来看,线控技术的开发验证也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为量产做好了准备。

周晓莺:今年咱们还启动了线控转向的研发,是并行的吗?

颜士富:不能说完全并行。我们的策略是,因为线控制动对整车动态管理贡献度最高,所以要先把这项技术研发拉通,目前经过冬测,我们已经非常有信心了。

其实公司内部很早就想启动线控转向开发,我们一开始就瞄准的是双向融合和域控,相关人才也早就储备好了,但考虑到创业公司毕竟资源有限,最终还是保持了一个理性的选择,即先布局线控制动,然后是线控转向。转向部分,我们更多还是专注于电控部分,包括电机、电控和软件开发,为将来的跨域融合打好基础。

周晓莺:简言之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选的都是那种高价值的增量部分。

颜士富:没错,这也是我们的战略。所谓“战”,就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全力以赴,比如量产纯线控制动产品EMB,“略”则是明确不做什么,一分钱也不投入,比如液压系统。

周晓莺:您如何看待线控底盘三向融合的必要性?

颜士富:它不是一个当下简单的需求,而是未来必达的目标。目前大家普遍认为,未来世界将是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汽车也将逐步进化为一个复杂的智能机器人,为实现安全的高速行驶,必须在不同维度强化对周边环境的认知和反应,这就需要充分调动车上的各个执行器,对周围环境快速反应,避免危险。

周晓莺:当初公司定名“坐标系”,是不是也有这方面考虑?

颜士富:是的,线控底盘的三向其实也是指XYZ三维坐标系,而底盘又是车内安全等级要求非常高的系统,所以我们就将公司的slogan定为“安全新坐标”。

“2025年,是纯机电线控底盘量产的关键之年”

周晓莺:对于新技术,从研发到落地应用其实都有一个时间周期,对于线控底盘,您觉得突破点大概在什么时候?

颜士富:从时间上来看,如果我们锁定2026年作为智驾爆发元年的话,因为EMB可以完美地契合智能驾驶的复杂需求,从2026年往前推算,一套全新的线控制动系统开发大约需要三年时间,那么当下对于我们已经是不能再晚的时间点了。所以我们去年组团创业,迎接的就是2026年的大规模量产。

我们认为,线控底盘技术发展的第一推动方其实是整车厂,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现阶段的底盘系统中,制动是液压的,转向是机电的,两者之间控制逻辑不同,对于指令的响应速度也不同,因此要实现双向控制融合并不容易,必须要把两个执行器的基础逻辑打通,即转向是机电控制,制动也是机电控制。

第二,从系统构成来讲,纯机电线控系统相较于液压系统,结构更简单,不仅取消了制动管路,也没有机械链接和制动液,更便于操作,和整车空间布置及拓展。甚至由于制动和转向系统形态的变化,未来线控踏板可能也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它可能是一个小平板,不用的时候就看不见,再大胆设想一下,由于取消了物理连接,整个座舱都可以重新设计。

周晓莺:所以对车企来讲,线控底盘可以驱动整车架构重塑?

颜士富:是的,整车厂喜欢线控底盘,更多是因为这项技术可以给整车带来很多的功能拓展,极大改变用户体验。比如得益于线控转向,可以把方向盘连接到座舱娱乐系统,作为游戏手感模拟器。线控制动也是一样的,未来可以放在左边,也可以放在右边,甚至把制动由脚操作变为由手操作。

周晓莺:这对消费者是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后的车不再是车,更像是第三空间,可以发挥的地方越来越多?

颜士富:对,这也是线控制动的魅力所在,就是线控制动不仅仅是制动,如果从线控底盘、智能汽车甚至无人驾驶角度出发,会开启很多对汽车新的想象,不只是操控更便捷,还有整车功能和应用场景的极大拓展。

周晓莺:咱们有大概的时间点预判吗?

颜士富:历经过去半年多的开发验证,包括严苛的极寒测试,我们对这套系统非常有信心。可以看到,目前公司正在快速布局生产线,就是准备迎接2025年底的量产。

周晓莺:所以2025年是关键之年

颜士富:对,到了2026年,你会发现线控技术会满街跑。

周晓莺:作为智能电动汽车变革下的一个新蓝海市场,线控底盘赛道已经聚集了大批企业,坐标系如何打造护城河?

颜士富:我们把线控技术分成两类,一类是液压的,一类是机电的,会发现液压技术领域已经聚集了很多玩家,但纯机电线控赛道玩家很少。如果进一步拆分纯机电线控技术,会发现有些是做线控制动,有些是做线控转向,而我们的定位是横纵向线控融合,无论是赛道选择还是业务方向,都具备明显的差异化。

周晓莺:感觉就像爬山,坐标系一开始就在半山腰?

颜士富:不不,只能说是爬了几步,因为相对而言这个赛道没那么拥挤,我们判断液压技术最终还是会转向纯机电线控技术,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头部玩家,抑或国内液压系统创业公司,都会向机电系统转型。坐标系的优势是不需要转型,因为我们的基因就是机电系统。

周晓莺:一般来说,只要赛道足够大,足够有吸引力,就会有很多玩家涌入,坐标系如何保证持续的竞争力?

颜士富:赛道很热闹,玩家很多,反而更有助于技术发展。玩家多才能赛出好技术,相反如果只有一家企业在玩,可能说明这条路走不通。

另外从战略角度而言,坐标系定位于纯机电线控底盘融合,我们第一代高性能线控制动EMB系统将会在中高端市场率先落地,因为中高端车型尺寸更大、更重,对线控制动要求更高。而且,中高端车型对线控制动、转向和悬架的融合要求也更高,所搭载的智驾功能相对更多,使得对执行机构的要求也会高很多。

而在线控底盘系统中,最难的也是高性能线控制动。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一直着眼于赛道高点,先量产高性能EMB,然后开发线控转向实现系统级的融合能力,这是我们两个主要的护城河。

周晓莺:在线控底盘领域,本土玩家最近几年才慢慢崭露头角,您觉得跟global大厂相比,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颜士富:我们现在看液压系统,就像前几年看到市场上的主流车都是燃油车一样。在燃油车领域,跟外资车企竞争会比较吃力,毕竟汽车在国外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经遥遥领先,因为在新能源车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国内外处于同一起跑线。

周晓莺:接下来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底盘国产化率,您认为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或者有什么样的时间代际吗?

颜士富:从智能驾驶、动力到底盘,前面两块国内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做得非常成功了,但底盘的核心技术和商业化竞争力,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去搭建。尤其液压技术的商业竞争力目前还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不管从长期技术积累还是成本竞争力考虑,国内都需要一段时间,这也是我们不做液压系统的原因。

周晓莺:对于坐标系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您有什么期待吗?

颜士富:现在我们的EMB系统已经成功通过冬测,性能得到了验证,后续主要目标是把这套系统进一步打磨好,把工艺、产线打磨好,以支持线控制动系统EMB在国内的首发量产。

相关文章
引爆线控底盘“新拐点”,坐标系多项成果密集发布

吴宇

京西集团2023年全球订单达2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0%

李争光

1400亿!智能底盘火了

李馥琼

一年披露近20笔融资,智能底盘站上风口| 2023大事记

Vivi

Seeds | 比博斯特完成超2亿元A+轮融资

Vivi

评论
盖世汽车APP

全球视野,中国声音,快来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