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统的设计,更有市场? | 请回答2024
+关注

盖世汽车 苗雨竹2024-01-31

19世纪末期,卡尔·本茨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可称之为汽车的产品。

如果从这个阶段算起,汽车发明至今已经一百余年。这期间,汽车产品从初步具备现代汽车基本特征的“本茨专利马车”,发展成为了技术和制造工艺都非常成熟的流水线工业品,大的结构基本定型,做出差异化是越来越难。

尤其是在汽车设计领域,此前多年,整体框架上已经很少再出现大的变化,这也是前些年用户经常会吐槽汽车设计变得无趣,套娃、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大家在终端市场上经常会“卷”价格、“卷”配置等,但真正在“卷”设计的情况却是少之又少。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已经面世100多年的产品,确实很难在设计上玩出新花样了。

除非,汽车领域出现新的“技术革命”,比如说,电动化的崛起。

事实上,最近两年,随着电动化潮流在国内市场上全面觉醒,汽车设计之争,好像真的又一次进入了全新阶段。新投放的新能源车型,如果在内、外设计上没有推陈出新,没有一些不一样的宣传亮点,好像就很难被称之为圆满。

新能源时代,汽车设计再次焕发了“第二春”。但俗话说物极必反,当所有人都开始追求标新立异的时候,一些看似炫酷,实则并不一定实用,甚至还要强行改变大家过往驾驶习惯的设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并迅速的跨过了从选装到不得不选的过程。

为了设计而设计,终端用户却不得不买单,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吐槽之声也就在所难免了。

就是要不一样?

最近几年,随着新能源市场的爆发,出现了不少全新的设计。另外还有一些设计,虽然早就出现过,但却并没有在油车时代大规模的量产应用,只是最近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才逐渐成为了主流。

首先第一个,隐藏式的门把手。

油车时代,个别车型上已经采用过这样的设计,但在进入新能源车时代后,隐藏式门把手有了成为标配项的趋势。

至于原因也简单,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整车颜值,当然不排除有部分消费者看不上隐藏式门把手的情况,但从大的趋势上看,认为隐藏式门把手在整车设计上是加分项的消费者,还是要占多数。

另一方面,新能源产品都讲究续航里程,所以大溜背、隐藏式门把手这样的设计,正在成为主流。好处是可以实现更好的整车线性,降低风阻系数,从而在其他条件相当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续航能力。至于能提升多少,目前业界可谓是众说纷纭,但可以看到的事实是,不少品牌的官方话术中,这个点基本都会被拿出来包装一番,用以宣传。

全景天窗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配置。在油车时代,需不需要天窗都是车迷会争议的话题,但是到了电车时代,更大面积的全景天窗,也在逐渐成为标配。

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库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的终端销量为2110万辆,其中超过10分之一的车型都是配备全景天窗的产品。2023年国内共计出售了282万辆带全景天窗的车型,渗透率为13%。这其中,新能源产品是主力,如Model Y、Model 3、理想L7、理想L8、理想L9等产品,售出去的车型都是100%搭载了全景天窗(以上5款车型的年销量都在10万辆以上)。

特斯拉.png

Model Y的全景天窗,图片来源:特斯拉

从另一组数据中也能很明显看出,当前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全景天窗已经具备很高的普及率。盖世汽车整理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在中国市场上生产并销售的车企共77家,乘用车品牌129个,在售车型共计820款。其中,车系内有搭载全景天窗版本的在售车型有147款,而这147款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就超过了100款。

半幅式方向盘,同样是去年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配置。半幅式方向盘在国内是被特斯拉带火的。全新一代Model S虽然被吐槽亮点不足,但这款车确实带来了不少很有争议的设计。首当其冲的就是被马斯克称为Yoke方向盘的半幅式方向盘。

特斯拉带来了概念,中国的新势力品牌迅速就把这个概念给大规模普及了,智己就是迅速跟进的一家。在推出智己LS7的时候,就开始选装半幅式方向盘,到了最近热度很高的新车智己LS6的时候,半幅式方向盘的上车比例更高了。官方定义中虽然依旧是选配项,但因为是免费选配,而且官方明显更鼓励选择半幅方向盘(因为装配角度的问题,全幅方向盘会遮挡显示屏上部分内容),所以真实的情况中,全幅式方向盘反而更像是选装件了。

智己半幅_副本.jpg

图片来源:智己汽车

我们上文说过,全新一代Model S带来的争议设计不少,半幅方向盘之外,还有触控换挡和按键转向,换言之,就是取消了传统的物理换挡杆和转向灯拨杆,转向功能以触控按键的形式被集成在方向盘上,换挡则需要在屏幕上通过触控的方式进行。

这样的设计从字面上看就非常反传统了,是会大幅度改变驾驶习惯的新设计,但还是有国内的新品牌跟进并将其标配化了。目前吉利与百度合作的新品牌极越,已经投放了首款车型极越01,而极越01上采用的就是触控换挡和按键转向。

此外,去年我们还看到了流媒体外后视镜(车上左右两侧的外后视镜都变成了摄像头,驾驶员通过车内的后视镜屏幕观察行驶中的路况)等,堪称是颠覆过往认知的设计。不过目前搭载流媒体外后视镜的车型还比较少,只有路特斯的两款国产电车和阿维塔12等少数几款车提供选装服务,所以影响相对还比较有限。

流媒体.png

图片来源:阿维塔

反了传统,实用性究竟如何?

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汽车设计领域进行创新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要把握一个过犹不及的度,当事情演变成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时候,所谓的不一样就要面临客户愿不愿意买单的质疑了。上文提到的哪些所谓的反了传统的设计,实用性究竟如何呢?

还是先来聊普及度已经非常高隐藏式门把手,这应该算是目前争议较小的一个新趋势,毕竟有相当比例的用户,会觉得隐藏式门把手真的提升了整车颜值。在风洞实验中,更好的流线确实也能带来更低的风阻系数,理论而言,是能带来更好的续航里程。

当下,针对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更多的会体现在安全性上。隐藏式门把手需要额外的一套电控设备来控制车门的开关,结构复杂程度肯定就要高于机械式门把手。结构更复杂,理论上成本就会更高,出故障的机会也会越多,而且因为成本更高,维修的费用也肯定会有所提升。

此外,因为是电控,一旦车辆发生碰撞后门把手无法弹开(通常情况下,车企会加装一个传感器,在碰撞发生时自动弹开隐藏式门把手),就可能会增加额外的风险。

事实上,多数采用隐藏式门把手的新能源车型,车内除了电控车门开关之外,通常也都会设计机械开关(一般都会放在每个车门上的置物槽内),就是为了在发生事故无法通过电控打开车门时,还可以通过机械开关在车内开门。但在极端的情况系下,车内人员已经无法主动开门,隐藏式门把手又没有自动弹出,这时候就可能会影响救援。

再来看全景天窗。

当下的行业趋势是,天窗的面积越来越大,美其名曰带来了车内更好的通透感,提高了向上看天空的视野广度。但平时大家会有多大的机会在车内仰望天空我们暂且不论,只说配备了全景天窗却不配遮阳帘的操作(已经是主流现象。当然,全景天窗玻璃配备了透明度可调功能的情况要另当别论,目前,这还是真正的高端车上才有的配置),就让不少用户难以接受。

事实上,正如同油车时代,我们买了带天窗的车型后,真正打开天窗遮阳板的次数屈指可数一样,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即便每天都要驾驶车辆,但真正会停车通过全景天窗看风景的时间也不会是常态。

当然,有人会说,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通常追求的是我可以不用,但车上不能没有。而且全景天窗确实增加了车内的通透感,这点是毋庸置疑。

但,这也是实实在在增加用车成本的地方,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让汽车后市场商家多了一个生财之道。

虽然越来越多的车企现阶段在宣传时,都会特别强调自家全景天窗的紫外线、红外线隔绝率。但在车辆交付之后,售后人员可能就是另一番话术了,总结起来中心思想就是,如果不给天窗贴上一款高品质(高价)的车膜,就等着被太阳烘烤吧。盖世汽车近期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最终只能很无奈的多花钱,加装了一个全景天窗的车膜,这就是一笔额外的成本。

而由特斯拉带来的半幅式方向盘、按钮转向、触控换挡之风,就更是强抓着用户的手,改变过往驾驶习惯的行为了。已经跟风而动的中国品牌,在聊起这个话题时,往往会以一句“习惯了之后很容易上手”来轻描淡写的带过,但我们即便不考虑是不是真的“很容易上手”的事情,单是用户为何要被动改变自己过往驾驶习惯的问题,都没有被认真的回答过。

微信截图_20240202102457.png

极越01方向盘上的转向按钮,图片来源:极越汽车

更重要的是,这些改变除了能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之外,真的实用吗?

半幅式方向盘,美其名曰是延续了赛车的设计,可以提升运动感。但赛车用半幅式方向盘,是和特殊的转向调校和内部设计相匹配的,单纯的的移植出来一个半幅式方向盘,真实意义并不大。按钮转向和触控换挡也一样,更加极致的取消了车内的机械控制建,好处是让车内显得更加简洁,但日常使用时的学习成本,并不低。至于流媒体外后视镜,就更是炫技成分居多了。

综合而言,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如今的程度,想要在已经非常成熟的工艺上再探索新的可能性,而且还要兼顾实用性和新鲜感具备的大前提,难度确实很大。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肯定希望汽车产业还能出现更多的创新设计,但作为最后要为这些创新买单的消费者,我们更希望车企是在真正了解了用户需求,并基于真实的需求做的创新,而不是为了不一样而做的不一样,然后让用户被动的全盘接收。

“反传统”不等于创新,真正有用的“反传统”,才算创新。

相关文章
复旦大学张晖明谈汽车产业的特殊能力担当

马振旗

奇瑞邬学斌谈中国智能汽车出海的机遇和挑战

马振旗

麦格纳推出业界首个纯电动汽车模块化电子断开装置

忻文

FEV和ITL开发出用于电动汽车的创新电池外壳概念

刘丽婷

麦格纳斩获一家欧洲汽车制造商的新型高压电驱动业务

忻文

评论
盖世汽车APP

全球视野,中国声音,快来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