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跃御市:合资股比放开,"弱势"跨国车企能否逆势翻盘?

中国经济网 王跃跃2022-02-18

通过增加股比,投入更多资源,目前暂处“弱势”的跨国车企或许能够改变在华的命运。只不过,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已今非昔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又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不确定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这些通过提升股比来寻求独立的跨国车企,是否真能如愿跟上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趋势呢?万一计划落空,到时候可没有中方股东“背锅”了。

汽车合资股比放开后,现代选择维持北京现代目前的股权现状,而起亚却在积极地谋求控股。

2月初,韩国起亚株式会社(下称“起亚”)和江苏悦达集团(下称“悦达”)宣布增资9亿元成立新合资公司,并将在今年4月发布新公司名称。早在去年年底,东风悦达起亚的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称,“在国家关于合资股比放开政策落地后,该公司股权结构将再做调整,最终将形成起亚控股的状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京现代总经理崔东佑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代没有调整北京现代合资股比的计划,中韩双方的合资合同2032年才到期”。

起亚官网截图

同为韩系品牌,同样遭遇业绩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起亚和现代对待合资伙伴的态度为何截然相反?借助合资股比放开的政策“东风”,以起亚为代表的那些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的“弱势”跨国车企,又能否实现逆势翻盘?

《跃跃御市:合资股比放开,何以“弱势”跨国车企闻风先动?》之后,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今天与您一道对上述问题做一个探讨。

20年前(2002年3月29日),作为中国入世后首个中外汽车合资项目,东风悦达起亚正式成立,东风、悦达、起亚各持股25%、25%、50%。

同年10月18日,北京现代成立,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各持50%的股权。

在中国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时期,两家韩系合资车企都曾有过高光时刻,并同时在2016年达到销量峰值,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的年销量分别为114万辆、65万辆。

然而,从2017年开始,两者的市场销量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到2021年,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分别跌至38.5万辆、16.34万辆。

两家合资车企的销量为何会急速滑落?对此,有分析认为,问题出在股比上。合资公司的董事会席位通常股东双方各占一半,部门总监级以上的管理者均由股东派驻,决策上采取双签制,通过派驻的管理者去确保股东自身利益,而非合资公司的利益,管理内耗以及由此产生的低效。东风悦达起亚的“三元”股权结构,导致其效率更低,沟通也比只有两个股东的车企更为困难。

东风悦达起亚一名内部人士此前也曾向媒体证实了这一点,“三方合资公司在管理上效率较低,在市场好的时候表现不明显,当市场形势发生变化,管理的内耗会放大企业的经营难度”。

不过,有资深媒体人认为,“这样的分析貌似有理,但经不起推敲”。在他看来,问题恐怕还是出在韩系车的定位上。在入华初期,韩系车销量一路攀升,主要走的是“性价比”路线。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消费不断升级,“性价比”路线已难完全走通。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两家韩系车企的印证。为了挽回颓势,“北京现代对核心策略进行了调整,从单纯注重销量提升,向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影响力和完善经销商体系等转型”,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杜君保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柳昌昇在去年年底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过去东风悦达起亚以低价为主要竞争策略”,未来“将会尽快停产10万元以下的车型。通过新产品的导入,产品价格带的上升,以及新的品牌营销行动来重塑起亚在中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溢价能力”。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彼时的柳昌昇称2022年为悦达和起亚在新合资状态下的元年,寄望在合资体制变化后,在华事业发展能够重新出现飞跃。柳昌昇的表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起亚的心声。有消息称,起亚将成为新合资公司的主导者。

事实上,起亚也是“弱势”跨国车企的一个缩影。1月底,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表露了希望提升自己在广汽菲克中所持股比的意图。

不可否认,通过增加股比,投入更多资源,目前暂处“弱势”的跨国车企或许能够改变在华的命运。只不过,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已今非昔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又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不确定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这些通过提升股比来寻求独立的跨国车企,是否真能如愿跟上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趋势呢?万一计划落空,到时候可没有中方股东“背锅”了。

相关文章
提升合资公司股比,现代在华寻求翻身的最后筹码?

冯凉爽

北京现代销量下滑产能过剩 传或将谋合资股比调整

王一

冬奥会“冻住了”韩系车

起亚在华合资公司将公布新名称:或为起亚中国

盖世周报 | 不造车的华为发布AITO首款车;东风完成转让东风悦达起亚股权

Garcia

评论
盖世汽车APP

全球视野,中国声音,快来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