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全国将新增500万辆汽车产能 新能源汽车竞争更加激烈
+关注

盖世汽车 周周2021-01-19

分析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到2022年或者2025年,肯定还是会供大于求,另一层面来讲,巨大的投入也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汽车行业按下了“暂停键”,这一年对汽车行业来说是残酷的一年,不少汽车企业如众泰、猎豹等成为历史,但也有不少造车企业在这一年里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如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均完成上市。

2020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

这一年中,虽然有人离场,但汽车行业还在寒风中前行,汽车工厂依然在如火如荼的规划建设。

2022年全国汽车产能将新增500万辆

据盖世汽车整理,2020年,全国至少有23个新汽车工厂正式投产或启动建设,涉及产能高达499万辆。

微信图片_20210118165939.png

2020年4月1日,预计年产能为20万辆的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正式开建,新工厂项目及配套工程用地3.2平方公里,2022年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宝马的纯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燃油车型产品共线生产,使宝马在华整车产能大幅提升。

同月,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项目在长春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78亿元,计划于2022年竣工,将主要生产红旗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年产能将达20万辆,产值为600亿元。按照一汽红旗未来五年计划,接下来其将继续推出覆盖全家族系列的21款新车型,其中新能源汽车将占18款。

620c29ede9f044968ebbaa6f026ea409.jpeg

图片来源:一汽红旗官网

除了这些传统的车企,“造车新势力”在2020年的建厂动作也同样引人注目。

W020200229313952201308.jpg

图片来源:天际汽车

2020年2月,天际汽车和合众汽车在广西南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几乎同时开工,其中,南宁天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基地,预计2022年投产可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以上。合众南宁工厂建成后年产也达10万辆,达产后年产值将达100亿—150亿元。

5月19日,第33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原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小鹏汽车肇庆工厂生产资质最终获得工信部批准。在获得生产资质后,这座肇庆规划总面积3000亩、总投资达40亿元、年产能10-15万辆的工厂于6月28日启动了首批投产车型小鹏P7的规模交付。

除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这一年,自主品牌车企与国外品牌车企的合作同样值得一提。

吉利和戴姆勒共同经营的smart品牌国产项目将在陕西西安投产,年规划产能为15万辆。而早在2017年年底,吉利新能源西安项目便已经开始动工,计划将于今年正式建成,不过目前还没有建成消息。

705317d01da3475a9fcbfd7f600f6459.jpeg

图片来源:长城汽车

6月20日,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合资的光束汽车工厂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开始打桩施工,作为中国外资股比限制政策拟放开后签约的首家整车合资企业,光束汽车在张家港的项目总投资51亿元,规划产能16万辆,预计2022年建成。将进行纯电动汽车的联合研发和生产,包括未来的MINI纯电动汽车以及长城汽车旗下新产品。

新能源汽车行业“去泡沫”

盖世汽车总结发现,从投建情况来看,23个新建汽车工厂,绝大多数为新能源汽车项目,非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几乎都是非乘用车项目。此外,绝大多数工厂预计将在2021年底或2022年竣工投产。

“这也符合当前汽车行业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届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量及规模将会很大的提升,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根据华泰证券的预计,中国将新能源车补贴延续至 2022 年,完善的国内产业链基础亦将助力新能源车降本。预计2020-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复合增速 37%以上,中国仍将是未来 5-10 年全球电动化的主力。

而根据2020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汽车市场中长期预测(2020-2035)》,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也将会稳定增长,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

如果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设下的“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新车总销量占比20%”的目标推算,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便有望达到600万辆。

“这也是众多车企纷纷建厂扩产的原因之一,都看准了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都想在这个爆发性增长获得一席之地。”上述分析人士还表示,加上这两年规划和现有的产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到2022年或者2025年,肯定还是会供大于求,到时候竞争依然残酷。

但本土零部件企业起步晚、核心技术空心化、人才储备匮乏,叠加电池安全、寿命、续航、成本瓶颈犹在,以及电动车使用基础设施跟不上等等因素,都是限制我国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大呼:“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泡沫也引起了政策层面的关注。

5-2011021H243Z6.png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就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促进优胜劣汰”。

随后,发改委启动了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的首次摸底,宣布将全面清点5年内的投资项目,而该调查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乱象的工作部署。”

据发改委统计,2019年的汽车产能利用率比2017年下降了将近20个分点,低于20%的产能利用率的企业数量占到30%左右。“僵尸企业仍然在大量占据着我们的资源,这方面的治理应该还要加快。“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处长吴卫表示。 

“新能源的无序竞争、盲目发展现象也很严重,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只有5%,仍不是主流,而且大量的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还是在亏钱、烧钱状态。”吴卫表示。

另一位分析人士也表示,如果不能解决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痛点,包括便利性和质量、安全等问题,那么巨大的投入也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评论
盖世汽车APP

全球视野,中国声音,快来体验吧